關於樓主

我的相片
高雄市, 左營區, Taiwan
我的名字不姓小隱也不叫於野;我不認識大隱也不知道誰是中隱。我只是個深居簡出於江湖之野的小隱。我喜歡看人們認真工作的樣子,但不誠實的例外。我喜歡各種形狀的貓狗,但不友善會攻擊的例外。我喜歡看溫馨的影片,但太過於感人肺腑的例外。

2012年2月12日 星期日

愛駒的前主人

考到駕照之後,就想給自己買部車。我向社區的停車管理處登記車位,保全告訴我,有三十幾個在排隊。以一年最多釋出五個車位來估算,三十幾個就需要至少六年的時間才能消化完。雖然實際去看了新車,也有了自己中意的對象,但是想到車位要那麼久才排得到,不免覺得沮喪。

於是決定先買輛中古車,就讓它風吹日晒。

在 我決定買中古車之前,身邊的人給了我許多忠告,諸如:可能買到事故車泡水車、可能遇到黑心車商、可能需要找個懂車的人幫忙把關......。這些忠告,我 一點兒對策也沒有。它會是一輛什麼樣的車,誰也無法保證;對方會是個什麼樣的車商,也只能命中註定;我身邊只有會開車的人,沒一個懂車的。

我專注於當下該做的事,其他的交給自然法則。我用直覺從網路上篩選了幾輛車,打算一輛一輛地去看看。但傳奇的是,我只看了第一輛,就決定是它了。

剛 過完年,我隻身前去看車,在試駕的時候,發現副駕駛座上的這位車主會下意識伸出他的手,扶住我的方向盤。甫對他的背景感到好奇,他就自己跟我聊了起來。原 來,他曾經是駕訓班的教練,教的還是職業大客車。除了教我怎麼識別事故車,他還花了兩個小時的時間,把駕訓班裏學不到的東西,一併傳授給我。

這樣的自然法則實在太令我滿意。最初的擔憂,全在遇到這個人的同時,得到了最佳的釋放。

過戶前的一個星期,他用最嚴格的檢視替我抓出車子可能存在的毛病,並一一替我解決。辦完過戶那天,他招待我到他家喝咖啡,很詳細的教我如何自己做保養。他是個很精通汽車的人,任何車子的問題,幾乎都是自己動手做維修,我從他身上真的學到了不少。

那天我趕著要去接女兒放學,他只教到一半,還約我隔天再去學另外一半。這麼貼心的售後服務,我實在不敢相信這樣的好人會被我遇到。

今天下午他來找我,因為他的小孩發生了一點交通車故。他很不放心我在沒人帶領的情況下,生澀地上路,萬一有什麼閃失,又沒人可以照應。所以他帶來了一些圖書資料,是他以前教學員時所用的教材,叮嚀我要審慎的閱讀。

很感謝上天總是在我的人生中,適時的安排好人出現。再過幾天他就要出海,希望他的人生也能如我遇到他一般,在關鍵的時候,同樣的遇到他所需要的好人。

2010年4月8日 星期四

也是除草

知道該來整理部落格了,可是打開Live Writer,指頭在鍵盤上懸空了許久。不知道該寫些什麼。

為賦新詞強說愁需要功力,望著窗外無風無雲又無雨的景緻,我一點兒愁也沒有。

年紀真的大了,腸思真的枯竭了。一如人的淚腺,在赤子的階段,不用擰都會出水,隨著年歲的增長,水份越來越少,直到五官揪成一團了,仍冒不出一滴水來。

談談天氣好了。我的腦子好像一座小型資料庫,輸入某個圖像,就會立即顯現相對應的場景。今天這樣的天氣,顯現的是中學時代暮秋週末的傍晚,已涼未寒的校園裏,稀稀疏疏只有幾個被老師留下來讀書考試的身影。

平常怎麼守株待兔也坐不到的樹下巨石,此刻任人跳躍。平常扯破嗓子大喊也傳不進對方耳裏的聲響,此刻空留回音。沒什麼人跡的校園,其實淒涼之中還略顯得恐怖,遠遠望去,小拱門都好像詭異的巨大眼睛,會攝人魂魄似的。

此刻的校園,沒有同學作陪是絕對不敢如廁的。

風雲雨陽俱無的窗外,是無垠的時光機器,在不知不覺中,我的思緒又與青澀的年代串連了起來。那個時候被我們咒罵的老師,現在回想起來,一個比一個可愛。那些巨碩的拱門大眼,在改制後的新學校裏,依然詭異地眨著。

2010年3月21日 星期日

你是屬於哪一類聽者?

每個人與生俱來都有一雙耳朵,耳朵除了戴眼鏡,更重要的功能,便是聆聽聲響。所以,人類天生就是個聽眾,被賦予接收大自然各種聲響的重責大任。然而聲響接收了之後,每個人解讀的方式卻大異其趣。


有的人是左耳進右耳出。任何訊息對他來說只是空穴來風,不需接收,也不需解讀,任憑它船過水無痕。對於這樣的人,暮鼓晨鐘是毫無意義的,再怎麼耳提面命也只是鴨子聽雷。當然,也不用耽心他會對什麼流言蜚語耿耿於懷,基本上,他的語言處理是永遠呈現停擺的狀態。

另一種人是兩耳進嘴巴出。這樣的人常因為口耳過度「多工」而招致禍患,有的是耳朵才剛接收到的訊息,還來不及解讀,就被嘴巴給原封不動地播送出去,以致於「八卦」滿天飛;有的是將訊息加工處理,發揮匠心獨運的精神,而形成「百家爭鳴」,莫衷一是的盛況。這樣的人,往往是惟恐天下不亂。

還有一種人,則是兩耳同時進,最後將訊息化為烏有。任何聲響在他耳裏都是只進不出的,也許他會將所聽見的聲音原封不動地保留,也許他會消化分解、去蕪存菁,再分門別類,但最後,資料都存藏在他的腦子裏,一滴也不外漏。這樣的人,也許新聞性不足,但安全性有餘。

每個人都有一雙耳朵,都有各自的聽覺中樞,你希望自己是哪一種聽者?你希望大自然的聲響在你的耳裏,會形成什麼樣的意象?好好的運用智慧,善用你的那一雙耳朵吧!